top of page
Music Fairies Background.jpg
Music Fairies Background.jpg

我看到那么多人在佛曲中流泪

——访华语乐坛佛曲推动者廖家荣

廖家荣.jpg

近些年,廖家荣已经完全放下生意,开始享受退休生活。在家含

饴弄孙,每天早上保持晨运的习惯,每周安排时间和老朋友见面

喝咖啡,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影响,他每年都会和朋友相约出国

旅行。曾经的忙碌都成了久远的回忆,用他的话说,那时候,半

夜醒来想到要安排的工作,也会赶紧记下来……

在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唱片与娱乐业的职业生涯中,他亲身经历了唱片业从辉煌到落寞的全过程,不少音乐人至今记得他,感恩他是他们的“伯乐”,他毕生所经营的“名将音乐私人有限公司”(Celebrity Music Pte Ltd)的确捧红不少音乐人,成为新马唱片业的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。

 

但是,令他在心底颇感欣慰的,还是那些经他的手,流传到世界各地的佛教音乐。他是佛教徒,早年皈依三宝。他说,有时候,在中国的寺庙朝圣,偶然间听到熟悉的佛曲旋律,“诶!这不是我们做的佛曲吗?”于是,一种成就感、满足感油然而生,让一整天的心情都变得极好,极好……

唱片业是高贵的行业

廖家荣的童年是在曾经靠近海边的加冷巴鲁(Kallang Bahru) 长大,小学就读当年在跑马埔路(Race Course Road)的弥陀学校。由于家境贫寒,他中学没能毕业就提早踏入社会谋生。因为在学校里参加歌咏 队,喜欢音乐,心想,一边听音乐一边做生意,不是很好?于是就和朋友一起,以500 元起家做起了唱片生意。

最初的10 年是艰辛的,一年只休息三天,初一、初二、初三……期间有两年服兵役。1974 年,他决定自己独立创业,几年间,他的生意就步上轨道,30 岁已经小有成就。

廖家荣说,在他入行的最初十多、二十年,他深信不疑唱片业是高贵的行业。当年,他远赴英国、法国参展,海内外同行气质高雅,谈吐不凡,让他大开眼界,也让他为自己所选择的事业感到自豪,以加倍的勤奋和努力,提升自己,壮大业务。

廖家荣说,他赶上了亚洲娱乐业蓬勃发展的八、九十年代,新加坡在当时占据区域的领先地位,由新加坡制作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新、马、印尼等地大受欢迎,他们的公司也曾推出多位来自台湾、香港等地的流行音乐明星,代理新谣歌手及作品,而他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大陆,为中国的华乐、交响乐团录音,制作唱片,推广到国际市场。

但是,随着社会的发展,科技的进步,从唱片到卡式录音带再到CD/VCD光碟,到如今各大流媒体音乐平台,音乐的播放模式,传播方式不断更新换代,同时也是唱片行业从殿堂到平民化的过程,尤其电子科技的突飞猛进,互联网把传统文娱产业逼进寒冬,数码时代的小朋友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唱片,唱片业逐渐进入到结构性行业转变时期。好在此时的廖家荣已经到了退休年龄,不必再像年轻世代赶时髦紧追潮流,也不必像当年打拼事业那样,在商场上摸爬滚打,斗智斗勇。

最近几年,他已经渐渐结束唱片行生意,并由台湾的合作伙伴把一些过去的音乐作品放上网,通过网络平台继续推广销售。如果说有什么遗憾,也许还需要沉淀心情,整理旧物,抽出更多时间,把过去几十年的行业历程和音乐作品进行梳理整理,给自职业生涯留下一点记录吧。

10 万元的曼陀罗单曲

关于为什么会做佛教音乐?廖家荣坦言,他也不知道为什么,也许是命运的安排。廖家荣说,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听佛曲的,也不是每个唱片行都会做佛教音乐的,一切都要看机缘。

 

廖家荣回忆说,1990 年代中期,有一次,他和几位同行去香港公干,大家都是来谈生意,寻找商机的。某一天,他去拜访客户,一边上楼梯,就听见楼上传来音乐的声音。这是他从来不曾听过的乐音,他形容说,“那是能够深入到心灵深处,充满灵性的旋律。”向来对音乐极其敏感的他,立刻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吸引力,深信“这就是我想要的”。

 

后来,经介绍才知道,这是经过日本音乐公司重新编曲配器演奏的“曼陀罗”(Mantra)音乐,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传统音乐,古代印度瑜伽士认为,一切事物存在的本质都是声音(频率),声音可以作用于身体、情绪、心理。唱诵曼陀罗可以连结能量,净化身心。曼陀罗音乐经过现代编曲处理,成为具有现代感的心灵音乐。于是,他当机立断以10 万元港币的高价买断音乐版权,带回新加坡,制作推广发行。

廖家荣年轻时留影.jpg

果然如他所预期的,曼陀罗音乐在新马市场推出后大受欢迎,购买者几乎涵盖不同种族,不仅欧美人士,华人喜欢,甚至马来同胞也非常感兴趣,这是他最早带动的宗教音乐,心灵音乐。

 

随后,他制作了第一张佛教音乐《大悲咒》,接下来他再接再厉制作了《心经》、《金刚经》,藏语念诵咒语,代理台湾版《大日如来》等,在新加坡市场单是《大悲咒》少说也有几万张。有人专门来公司买光碟,然后分赠给亲朋好友,也有把音乐光碟带到国外,还有人一边听一边流眼泪……

他亲自负责监制,包括配器、录制、文案内容、包装设计的每个制作环节都不放过,在他看来,佛曲不是简单的音乐作品,是传播佛法,广结善缘的法布施,有不同于一般音乐制作的神圣、庄严。

为此,他也时常向相熟的法师请教,成为寺庙的常客,在相当长一段时间,他佛书不离手,为的就是能够做出更好的佛教音乐。

某一天,他听人介绍台湾有一位老法师,当时已经80 多岁,念诵阿弥陀佛很受欢迎。他听到这个消息,隔天就飞到了台北,老法师住在台中的一间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庙,他又立刻由台北赶往台中,耳听为实,眼见为证后,没有任何讨价还价,当下决定全权买断版权,带回新加坡制作成光碟大力推广。

做佛曲做到着迷

在佛曲的制作推广方面,廖家荣动了不少脑筋,例如,他是最早找人作词、作曲,制作佛曲的,为了让佛曲更便于推广传播,他也是最早找人改编经典歌曲、乐曲,来配搭佛经念诵和唱诵的,例如,他把小提琴协奏曲《梁祝》和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相结合,开发出新版佛曲作品。

Compilation of CD Covers.jpg

为此,也有人批评他篡改经典,不伦不类,但是不尝试,不比较,又怎么能进步呢。很快,“名将音乐”就成为华语乐坛推广佛曲音乐的重要阵地。新马两地有一些唱片公司翻版他们的佛教音乐,在市场上推广,并在报纸上大肆宣传,自称是从台湾引进。他虽然很生气,打电话向对方质问,但最后他还是选择包容和原谅,他认为,这就是学习佛法带给他的心态的改变。

廖家荣回忆说,不知是当时学佛比较积极,佛曲制作工作太投入太着迷的缘故,还是什么原因,他曾有两次梦,梦见自己和仙人在一起,梦境极为美好,让他终身难忘,如果只是一次还不足为奇,后来又做了同样的梦,才让他感到神奇。另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,是他曾经和学佛同修一起前往泰国南部合艾宋卡山洞龙象山寺 (Wat Tham Khao Rup Chang)朝圣,当他进入岩洞,别人看到岩洞顶上是深色的岩石,而他看到的却是满满的佛像,他以为自己看花了眼,揉了揉眼睛,仔细端详,依然看到的是布满的佛像。眼前的幻象令他惊叹不已,却无法与人分享,成为藏在心底的秘密。

 

廖家荣说,做佛教音乐,推广佛曲,让他有很多终身难忘的经历,他曾经看过很多人在佛曲中流泪,那是非亲身经历,难以置信的体验。有时候,他完全无法理解对方为什么会流眼泪;有时候,他自己也会忍不住流下眼泪。记得有一次,在中国黑龙江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参加禅修,当法师带领以“啊”音吟唱《观音心咒》,没过多久,全场超过半数的人泪流满面。

早年,他来到中国的广东佛山推广佛曲,当时中国各地寺庙的宗教活动还在缓慢恢复中,市场上完全看不到佛曲光碟,“名将音乐”出品的佛曲光碟,对于当年中国内地的出家人来说真是如获至宝。大家闻讯从各地赶来,大包小包,欢天喜地,满载而归,那种盛况,只能回味,随后中国市场上出现很多翻版,再后来,中国有了更多佛曲原创作品,人们对佛乐有了更多认识和了解,传统文化被重新赋能,佛教音乐也大放异彩。

谈到个人成就,廖家荣谦逊地表示,他只是觉得自己比较幸运,踏入社会后就从事唱片行业,在娱乐产业忙碌了一辈子,尽管在行业中做出很多开创性事情,他也仅仅认为是随着时代的潮流,走一步看一步的结果。离开曾经高度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已经很多年了,有时候会非常怀念从前忙里偷闲专心念佛的状态……

静慧.png

   本文发表于《佛友资讯》第399期。

bottom of page